联系我们

河南瑞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丁经理

手机:18838997778 / 18838996668

邮箱:ruijiahj@163.com

网址:www.xinruijia.com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百里奚街道信臣路与岗王庄路交叉口南150米路西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之2017年环境监测仪器行业
发布时间:2018-08-09 20:43:50  浏览: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之2017年环境监测仪器行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


       1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发展状况
       1.1 行业调查情况说明
       为了解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发展状况,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通过企业自行录入的方式,统计分析了2017 年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发展状况。共有61 家企业参与了本次的调查工作,这与2016 年参与调查的企业数量(61 家)一致。其中,国资企业为55 家,约占统计总数的90% ;外资企业为6 家,约占统计总数的10%。参与调查的企业包括:环境监测仪器的制造商、集成商以及服务商等,重点统计分析了:企业年度基本情况、企业年度生产情况和企业年度销售情况3 类;监测仪器类别包括: 环境空气监测仪、烟尘烟气监测仪、水质监测仪、颗粒物采样器以及数采仪等共5 大类。在环境监测行业内选取各个领域的主要骨干企业和国内各个省市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具有充分的行业代表性。
       1.2 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2017年,我国共计销售各类环境监测产品56,575 台(套),同比2016 年增长38.5% (见图1),这充分体现随着“十三五”环保规划的出台,以及在各项新的环保政策的指引下,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市场得到了稳步发展。在参与调查的5 大类产品中,除采样器设备外,其余4 大类产品的销售量均比2016 年显著增长。其中,烟尘烟气类监测设备共销售18,486 台(套),同比增长22.7% ;环境空气类监测设备共销售7162 台(套), 同比增长55.3% ;水质监测设备共销售19,345 台(套),同比增长86.3% ;数据采集设备共销售了9511 台(套),同比增长53.6%。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 年)》多次强调要提升城市饮用水水源的监测能力的指引下,未来饮用水水源监测将成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举措。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城市对景观河道的水质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因此针对水质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1.3 细分行业发展状况
       1.3.1 环境监测产品市场销售情况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等政策的落实和推动,2017 年水质监测设备的销量达19,345 台(套),同比上升86.3%。由于绝大部分省市已建成了地表水国控网监测,因此全国水质监测设备的销售量市场空间巨大。
       2017 年,全行业的总销售额突破了65 亿元,同比增长了1.56%(见图2)。作为环境监测行业内的5 家上市公司,聚光科技、河北先河、北京雪迪龙、中节能环保装备下属子公司中节能天融科技和盈峰环境下属子公司宇星科技,2017 年度环境监测设备的销售额共计达到31.4 亿元,同比增长34.8%。这5 家企业的总销售额占全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也由2016 年的36.4% 提升至48.1%。随着环境监测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大型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成套的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多样化,再加上诸如PPP 等多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兴起,必将占领越来越多的环境监测产品市场份额。
       2010~2017 年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年销售额以及行业龙头企业销售占比见图2。

       1.3.2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结构
       调查数据表明,2017 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在产品结构方面,销售量占比最大的是水质监测设备和烟尘烟气监测设备,分别占总体市场销量的34.2% 和32.7%。数采仪、环境空气监测设备和采样器分别占比16.8%、12.7% 和3.7%(见图3)。从地区销售情况来看,随着各领域环境测点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产生了对环境监测设备的巨大需求空间,其中京津冀地区的销售量占到了总销售量的42.1%,销售量由2016 年的15,575 台(套)增长至2017 年的22,891 台(套),同比增长46.9%。《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开展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均有所改善,但仍是我国大气和水体污染重点监控区域。随着智慧环保和网格化监测等手段的全面引入,相信京津冀地区对于环境监测设备的需求量,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较高占比,这也体现了我国环境监测行业销售区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见图4)。

       此外,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从业人数从2016 年的10,861 人增长至2017 年的12,910 人,同比提高18.87%(见图5),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才的数与2016 年相比,增长6.2%,体现了在“十三五”环保规划下,环境监测行业得到了更多人才的关注。随着高端人才的不断涌入,带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 2017 年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特点
       2.1 网格化管理成为精准治霾的新主流
       2017 年是《大气污染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各地政府纷纷走上了精准治霾之路。而网格化分级管理,因其精准、科学,能有效提升治理雾霾的工作效率,能为环境监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等,成为精准治霾的新主流。济宁市率先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精准治霾,探索“互联网+ 环保”新路径,打通市、县、乡三级和行业部门环境监管责任传导隔板,打造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构成“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环保监管模式。该模式正在多个城市大力推广。 

       2.2 市场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2017 年环境监测设备市场低价竞争现象仍然非常严重,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压缩,并且低价中标也带来企业压缩成本、设备质量下降等问题。
       2.3 环境监测技术取得较大提升
       2017 年,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的基础,愈发受到关注,环境监测技术取得了较大提升,气相色谱+ 氢火焰离子检测法(GC+FID)技术在污染源和厂界监测应用趋向成熟;超低烟尘监测系统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解决污染源烟尘低于5mg/m3 测量下限问题,实现超低现场烟尘的有效监测;国产监测系统稳定性、精度、可靠性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大气源解析产品大幅进入国家监测站点,促进大气污染源解析、跨区域传输等方面研究的进步。此外,在监测远程化、智能化的实现以及生态环境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等方面也都有所提升。
       2.4 行业发展利好,吸引其他行业企业进入
       随着各种环保政策的加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些环境治理公司、IT 公司也纷纷进入监测行业,并结合自身行业优势,打造不同侧重点的监测竞争力,如一些IT 公司从智慧环保平台切入,打造整体监测解决方案等。这对于监测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有很大影响。
       2.5 环境监测行业在模式创新上取得突破
       2017 年,环境监测行业在项目模式创新方面有了很大突破,目前已有3 个监测PPP 项目相继落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也纷纷开展,为社会资本进入环境监测市场,更快地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监测数据辅助决策打开了通道。
       2.6 环境监测产业链分工正在重新整合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产业基本由外资企业占领,中端市场主要由上市企业如雪迪龙、先河环保、中环装备、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占据,下游主要为第三方环境服务企业。但从2017 年的企业发展、并购等情况来看,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为涵盖软件、硬件、集成、运营维护的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服务商。
       3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发展趋势
       3.1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十九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环保行业随着环保税的推进、落地将进入严格监管阶段,而环境监测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和市场空间。目前,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正迎来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里程碑发展机遇。而且环保税法实施之后,征税要有监测数据, 需要安装监测设备或第三方监测服务,这对环境在线监测设备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而且,环保税法包含的监测参数十分广泛,不仅有空气自动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的常规监测参数,还有重金属、VOCs、有毒有害气体等100 余种特征污染物监测参数。随着环境保护部的成立,未来环境监测设备也会向生态监测领域融合、拓展。这些都为环境监测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预计2018 年,环境监测设备销售增速约在25%,环境监测仪器也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方面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将形成一定的规模。
       3.2 行业发展热点预测
       3.2.1 污染源监测方面
       2018 年4 月,环境保护部发布《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要求“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试点监测”“全面加强固定污染源废气VOCs 监测工作”。“十三五”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也指出,“要建立健全监测监控体系,将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 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主要排污口要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其他企业逐步配备自动监测设备或便携式VOCs 检测仪。到2020 年底前,在电子、包装印刷、汽车制造等VOCs 排放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随着各地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排放政策的落地,污染源和厂界VOCs 在线监测系统的市场应用将大幅增加。
       3.2.2 环境质量监测方面
       空气质量方面,将推动臭氧监测和环境空气PM1 试点监测,计划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7 个地区的78 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臭氧监测,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兰州等6 个城市组织开展环境空气PM1 试点监测,臭氧监测及PM1 技术需求突显。
       此外,为加快推进“2+26”城市大气组分网和光化学网监测能力建设,将依托现有的城市大气超级站和区域站,以污染较重区域和污染物传输通道为重点,组建国家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和臭氧光化学监测网,大气源解析产品将大幅进入国家监测站点,为分析颗粒物与光化学符合污染成因及治理提供科学支持。
       微型空气站也将得到大量推广和应用,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网络,实现网格化预警预测、污染源清单核查、单点污染源控制等,为区域空气治理带来新的决策依据。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首次被正式写入《大气污染防治法》。量化核算交通能耗与排放是交通运输领域贯彻落实低碳发展理念、实现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技术基础,未来将得到广泛应用。
       水环境质量方面,根据《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要求,要深化水环境质量监测,有力支撑“清水行动”。组织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排名,对全国338 个地级以上城市、县级城镇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开展监测,组织做好国界河流监测。水质总磷总氮、重金属监测将带来新的市场空间。重点湖库蓝藻水华、富营养化的遥感监测,城市黑臭水体、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流域水环境等的遥感监测分析与评估也将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土壤环境监测方面,将完善并运行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组织开展2500 个背景点和部分历史基础点监测,发布5 项土壤和沉积物标准项目,出台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土壤监测设备需求明显上升。
       3.2.3 生态环境监测方面
       构建全国生态状况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体系,利用国内外多源主流卫星遥感数据,针对县域、省域、生态区、国家等不同尺度开展生态状况监测与分析评估,综合反映区域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及变化趋势,也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在环境卫星中心建设全国生态红线监管平台已初步完成,将积极开展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全国生态状况遥感调查和评估,5 年一次常态化工作机制。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遥感监测分析与评估,重点区域生态状况、突发性生态环境事件、无人机遥感监测分析与评估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3.2.4 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与应急监测方面
       根据环境管理的新要求及国际公约的履约需要,我国将开展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站和重点城市站温室气体监测;强化重点行业中超低排放烟气、汞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危险废物、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物的监测;开展环境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化学品、重金属、新型特征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技术研究。此外,将建立和完善环境损害鉴定技术体系和工作规程,推进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监测工作。
       3.2.5 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方面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环境监测向智慧环保的迈进,预计2018 年,以提供“智慧地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智慧环保将加速发展,政府迫切需要有效减排的综合解决方案,咨询、监测、监管、减排、达标规划为一体的整体方案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监测企业将进一步转型,强化数据挖掘,数据系统服务方面的能力。未来发展点包括信息获取环节(如先进传感器)、互联网前端监测监管数据打包(如开发手机APP 软件)等,提供优质数据与污染物分析、溯源等技术的监测企业将会更有优势。
       此外,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我国大气治理工作越来越细致,为使环境监管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理清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及污染来源,各地纷纷开始尝试网格化监管。与大部分环境监测仪器不同,网格化监测不是按照国家要求自上而下进行推广,而是迎合了地方政府自身监管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市场发展迅速。
       3.2.6 第三方服务方面
       随着环境监测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的环境监测站已不能满足全社会的环境监测需求,“管家式”综合服务业发展迅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及《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发展环境服务业,鼓励工业污染源治理第三方运营,有效拉动了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有效促进了企业由单一的产品和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向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环境服务转变。
 


(来源/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客户案例 |联系我们 |网上商城
  • 热线电话:

    400-699-6768